暑假防疫在家,常常對女兒說書,把我所讀的告訴她們,這期間我最常說的,除了先前提到的芥川龍之介外,還有台灣日治時期作家——呂赫若。
相信很多人對呂赫若的認識,都是因為他長得實在太帥、太出眾,才華洋溢、具有明星氣質的他不僅是作家,更是聲樂家、劇作家,他在一九四〇年代可是擁有許多在台下為之瘋狂的女粉絲,因此被稱為「台灣第一才子」。本名為呂石堆的他希望自己成為赫赫有名的人,所以另取筆名為「赫若」,一九五〇年受難於白色恐怖事件,因躲藏在鹿窟村而被毒蛇咬傷身亡。
讀完幾篇呂赫若作品後,心情真不好!他給讀者的負擔真大,想起母親常常看的台灣電視劇,上演著誇張、不可理喻的劇情,農民百姓被欺壓,女性被蹂躪等戲碼,才想著呂赫若寫的故事,也許真是台灣一九三〇年代,大部分底層市民、農民及女性痛苦遭遇。我仔細挑算爺爺奶奶的年紀,他們成長經歷的時間點,就是呂赫若筆下的台灣社會,也難怪奶奶的名字——罔腰和《暴風雨的故事》中女農婦的名字罔市有一樣的意思,就是勉強扶養。
這一篇要來與大家分享呂赫若的第一篇文章《牛車》,與最後一篇《冬夜》。
http://zoyo.tw/book-20210717/